English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00-09-05 来源:光明日报 李涛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且强调指出,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必须遵循这个根本要求,体现这个根本要求,落实这个根本要求。

一、牢牢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性质和前进的方向。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一条如果动摇了,就会失去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思想基础,造成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进而引起社会的动乱。

当前,我们正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冷战结束以后,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敌手,今后还将变本加厉地对我施“西化”、“分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西方文化输入我国的渠道和机会将进一步增多,我们的文化建设将面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更大冲击。在我国国内,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也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在这种态势面前,我们更应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主要的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党和全社会树立起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制定并实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政策。要把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之中,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局面,讲究领导艺术,提高工作水平。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矛盾和问题的工作方针,做到头脑清醒,冷静观察,掌握动态,心中有数,审时度势,慎重处理。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那些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大局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对那些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要进行积极的斗争,决不能听之任之。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电台电视台、办出版社,办一切新闻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之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要做到守土有责。

二、坚决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又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加强,着眼于改进。这就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实际工作之中,决不能搞“两张皮”。二是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运用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使他们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江泽民同志身体力行,亲自考察并总结基层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经验,为全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表率。三是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孤立地去做,要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四是坚持把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把灌输引导与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启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又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五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际效果。要贯彻民主的原则和疏导的方针,坚持对干部群众多做解惑释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防止形式主义。

三、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必须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创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对前人和别人文明成果的简单组合和照抄照搬,而是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和创新。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既突出民族特点又借鉴外国所长。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创新,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我们面临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我们能否正确看待挑战和机遇,面对挑战,善于应对,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面对机遇,抓得住抓得好,就可以乘势而上,这里的关键同样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创新的精神状态。其次,精神文明建设要创新,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精神文明建设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突破陈旧和过时的模式,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领域,寻找新载体,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使精神文明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再次,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并把这一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